東西問丨胡鞍鋼:進一步深化改革、中國式現代化將為世界帶來什么?

時間:2024年08月20日    熱線:0311-852908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8月19日電 題:進一步深化改革、中國式現代化將為世界帶來什么?

  ——專訪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

  中新社記者 鄭嘉偉 劉大煒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日前在香港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時表示,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為中國的強國之路明確方向,也將為全球南方國家實現現代化鋪就一條嶄新的道路;香港和澳門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其角色和作用也會隨著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水漲船高”。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在香港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曾在2018年提出中國改革開放對世界的貢獻超越了歷次工業革命,不僅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還影響了全人類。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有怎樣的意義?

  胡鞍鋼:一個國家的發展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方向是否正確。從這一角度看,中國的改革開放從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步步走來,過往實踐無論是在40多年的時間里進行縱向比較,抑或放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橫向比較,都是相當成功的。而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將正確方向繼續向前延伸,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完成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進而在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清晰可循的中國式現代化路線圖本身在世界上就是一種偉大創新,不僅有益于中國,也對世界發展會有貢獻。

  于中國而言,回顧自身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獨特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這是有大量數據和事實佐證的。

深圳福田CBD。(無人機照片) 陳文 攝

  從全球視野來看,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超大規?,F代化。目前中國人口已超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38個中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13.8億人),如果中國以如此龐大規模實現2035年和2050年的目標,將載入世界史冊,也將改變世界格局。就此而言,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將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數據粗略計算,從2010年到2023年,中國GDP(2021年國際元)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為32.2%,也超過了OECD成員國的總貢獻率29.0%。而隨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中國已成為全球市場最大“客戶”,為其他國家創造更多出口空間和發展機遇。

資料圖: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泊位飽滿,集裝箱裝卸繁忙有序。韓加君 攝  

  中新社記者:隨著中國為其他國家創造更多出口空間和發展機遇,將對全球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

  胡鞍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發展中國家或者說是南方國家的影響更大。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全球南方國家逐步崛起。對于這些國家而言,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實現怎樣的現代化”和“怎樣實現現代化”的核心問題。從這個方面來看,中國式現代化可謂“帶了一個好頭”。40多年的改革開放,證明了發展中國家可以走出一條與傳統西方模式不同的現代化之路。其他南方國家也可以學習借鑒中國經驗,探索出具有本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之路。

  隨著全球南方國家走在各自現代化之路上,勢必改變長期以來世界主要由發達國家主導的格局,逐步縮小幾個世紀以來的南北差距,推動形成世界各國、各經濟體相對均衡、相互依存、共同主導、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在走向現代化的路徑上,中國式現代化和傳統西方式現代化相比有何區別?

  胡鞍鋼:兩種現代化路徑的典型區別,在于以中國式現代化為代表的道路遵循“合作主義”“共贏主義”,而傳統西方式現代化屬于“利己主義”“排他主義”。

  西方國家在其現代化過程中經常扮演霸權角色,傷害其他國家利益。從由英國霸權主導的鴉片戰爭,到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發動的兩次世界大戰,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是受害者。

  在發展過程中,中國選擇了一條“共贏主義”的道路。中國主動提出并落實全球三大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國不僅提供公共產品,幫助缺水缺電的國家和地區建設民生工程,也提供經營和投資性質的產品,使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實現共贏。連續舉辦三屆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許多國家和地區領導人的積極參與,以及各方就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達成廣泛共識,反映了世界特別是南方國家對共建“一帶一路”的認同。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北京舉行。蔣啟明 攝

  中新社記者:從改革開放歷程來看,香港和澳門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

  胡鞍鋼:香港和澳門在改革開放中的角色與作用,可以形容為“窗口”。通過這個窗口,中國內地引進港澳以及海外投資后,從過去比較封閉的傳統計劃經濟,逐漸轉變為開放和與國際接軌的市場經濟模式。

  當然,內地經濟發展模式不是完全直接對標西方,而是通過香港學習、摸索西方發展模式,結合內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革,我們定義為“受益于市場經濟的新模式”。這個學習的過程,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內地與香港、澳門相互借鑒來完成的。

  改革開放本身是互利的過程。受益于對外開放窗口的角色,現在港澳投資者在內地有許多投資。如對香港投資者來說,香港的地價等要素成本都比較高,到內地投資,不管是獨資、合資還是其他方式的投資,相當于把香港本身的經濟發展空間,從一個很狹小的地區擴展到全中國,其發展空間與前景得到極大提升。

  中新社記者:《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再次明確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等內容。在您看來,在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港澳應如何更好發揮作用?

  胡鞍鋼:中國是世界超大規模的經濟體,也是世界超大規模的貿易體,更是富有科技創新的經濟體。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離不開香港、澳門的窗口作用。隨著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香港、澳門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當然,作為“船”的香港、澳門,需要研究內地經濟和發展的“水”如何變化,以便從中找到合作空間和機遇,實現自身發展。在如今的大發展階段,盡管會有各種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困難與挑戰,只要香港、澳門和內地能緊密合作溝通,就能共同克服困難、戰勝挑戰。(完)

  受訪者簡介: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受訪者供圖。

  胡鞍鋼,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獲中國科學院工學博士學位、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系博士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榮譽經濟學博士。先后兼任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曾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復旦管理學杰出貢獻獎等。研究領域包括經濟學、公共管理和國情研究。胡鞍鋼及其團隊在上述領域出版國情研究系列中外文著作180余部,中國知網收錄期刊論文1500多篇,主編和撰寫《國情報告》1800余期。

編輯:【梁周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成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免费观看,不卡无在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麻豆91欧美一区二区